肾下垂是指肾脏随呼吸活动所移动的位置超出正常范围,并由此引起泌尿系统与其他方面症状的病情而言。正常肾脏一般随着呼吸活动可有3cm之内的活动度。
(一)发病原因
肾下垂的发生可能与肾窝浅、肾蒂长、肾周脂肪减少、肾周结缔组织松弛、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或腹压突然减少(如分娩)、损伤(如由高处跌下或躯体受到剧烈震荡)、久坐久站等诸多因素有关,可能是单个因素,但大多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肾下垂可牵拉肾血管或使其扭曲,从而造成肾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肾充血、肿胀,以致发生绞痛、血尿、蛋白尿甚至无尿;肾脏下移后引起输尿管扭曲、成角,导致肾积水,并可继发感染和结石。肾下垂常伴有其他内脏器官下垂。
一.症状
1.腰痛 呈钝痛或牵扯痛,久坐、久立或活动后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2.Dietl危象 系肾蒂突然牵拉或输尿管发生急性梗阻所致,表现有肾绞痛、恶心、呕吐、虚脱、脉搏增快等症状。
3.消化道症状 因交感神经激惹所致,可以有消化不良、腹胀、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4.神经官能症 表现为失眠、乏力、心悸、头昏、眼花等症状。
5.泌尿系统症状 继发感染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血尿。
6.体格检查 肾区双合诊能扪及光滑肾脏下极,比较平卧与侧卧及直立时肾脏的位置和活动度,即能作出初步诊断。
二.诊断
根据完整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体格检查时应能扪及肾脏,下移肾脏通常容易触到,当触诊有困难时,可让患者上下几级楼梯,然后进行立位触诊,有助于扪及肾脏。立位与卧位IVP与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可将患者症状、体征、X线检查等综合起来对肾下垂程度作一判断。
轻度:有典型的腰酸痛症状,未扪及或仅触及肾下极。有的患者肾区有叩痛,静脉肾盂造影中肾活动度为1个椎体,超声检查中肾活动度为3cm,有时有血尿(多为镜检)或尿路感染的并发症。
中度:有明确的腰酸痛症状伴消化系统和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可扪及肾脏。造影中肾脏活动度在两个椎体之内,超声检查有3 ~6cm之间的活动度。大多伴有血尿或尿路感染之并发症。
重度:有明确的症状体征外。造影中见肾活动度超过两个椎体以上,或虽未超过两个椎体,但有明显输尿管扭曲,肾盂积水,合并结石或肾功能出现减退。超声检查肾活动度在6cm以上。
(一)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必须在最后加摄立位片以了解其活动程度。但由于在摄立位片时必须在站立即刻,否则造影剂排尽后就不能显示肾脏,因此有时肾脏尚未下垂到平时的位置。
(二)超声检查 在头低足高位半小时后用超声检查定好的肾脏位置与活动后肾脏的位置之间可得出肾脏的活动度。
(三)低头卧位试验 嘱患者头低足高卧位3天(可在床脚抬高一块砖头长径的高度),在睡前、中和后分别测定尿常规或每小时尿血细胞排出率,并观察症状有无缓解。如睡后尿中血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症状缓解者,则支持肾下垂之诊断,如未缓解则可除外肾下垂之因素。
(四)注水试验 为明确患者的腰痛是否来自肾脏,可经膀胱镜输尿管插管后向肾盂内注水直到腰部感到胀痛。如疼痛性质与部位均与平时发作时相似者为阳性,支持肾下垂的诊断;如不相似者为阴性,不是肾下垂引起的症状。
(五)尿常规检查可发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偶可有蛋白。也可作对比试验,即嘱病人睡前排尿,平卧睡眠,次日晨起留尿标本。起床活动后再留1份尿标本。观察两份标本之间红细胞计数的差异。通常,第2份标本中的红细胞应比第1份标本中的多。合并感染时,尿中可有脓细胞。
(六)排泄性或逆行性肾盂造影 先摄平卧位X线片以及最后摄直立位片,了解肾盂位置。如肾盂较正常位置下降1个椎体即为肾下垂。若下降至第3腰椎横突水平即为1度,降至第4腰椎突为2度,降至第5腰椎横突为3度,第5腰椎以下为4度。
1.异位肾 是由于肾脏位置的先天性异常。可位于胸腔、腹膜后、盆腔等部位。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异位的肾脏,但肾脏的位置不会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尿路造影、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2.多囊肾 也是一种肾脏的先天性畸形,表现为上腹部肿块及血尿。体格检查时可在肾区触及肾脏。一般双侧均可触及肾脏,没有移动度。经过X线检查及B超检查可帮助诊断。
3.肾肿瘤 一般当出现腰部肿块时,已是肿瘤的晚期,都会有血尿、疼痛症状。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肿块比较固定,且有压痛。X线及B超、CT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4.肾积水 也可表现为腰部肿块。肿块可逐渐增大,但触诊可有囊性感。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显示梗阻曲线。B超检查则显示囊性占位。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还有重复肾、腹膜后肿瘤等,与肾下垂的鉴别并不困难。主要取决于肿块的质地、移动度、泌尿系统X线检查、B超及CT检查的结果。
无症状、无并发症者不需治疗;如果症状较重而影响工作,应增加营养、锻炼腹肌,用肾托或腰带托起肾脏。肾下垂症状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行肾悬吊固定,即把肾完全游离后,将其固定于正常位置,术后应平卧2周。
肾下垂还可引起多种肾脏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慢性肾炎、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缺血、高血压及肾萎缩。另外,下垂肾脏本身可影响其他脏器,压迫肠系膜上动脉可使盲肠充血,进而可致慢性阑尾炎。压迫十二指肠可致幽门梗阻,胆管及胃扩张。肾下垂可伴有胃肠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血尿、高血压,以及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